(一)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及具有同等学历者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本专业将在广泛而充实的管理通才教育的基础上,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基础,建立在对中、小型企业、公司和公共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职业岗位技能调研、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和知识,具备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的实际操作技能,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中小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层政府机关从事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
党政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社区和街道管理委员会主任和办事员。
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主任助理、办公室管理人员、档案管理员。
人力资源管理部经理、经理助理、人力资源培训师、工会管理员。
公共组织理念和形象策划、管理咨询公司调查员、研究员、需求分析员。
秘书、总经理助理、文案策划、计划员、经理助理、协理、内勤主管。
4.掌握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所必需的职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1.具有较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熟悉办公自动化系统。
5.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及较强的社会适应与社会活动能力。
6.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及分析、组织协调与管理及领导的基本能力。
8.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
4.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职能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1.具有理解国家方针、政策、法规的能力和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2.具有很强的文案处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组织协调和人际交往能力。
3.熟悉人际沟通和公关技巧,熟练运用办公软件,掌握现代办公设备操作技能。
6.掌握薪酬方案设计、绩效考核方案制定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7.掌握员工关系管理的基本方法,引导员工合理流动,优化组织人力资源配置。
1.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获得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A级及以上)。
2.通过国家或河南省计算机等级考试,获得合格证书(一级及以上)。
3.通过河南省语委会普通话测试,获得合格证书(二级乙等及以上)。
4.获得初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经理人、高级营销员、商务秘书等职业资格证书。
1.在强化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拓宽本专业知识原则。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占较大比例,为学生提供了持续发展的可能,同时拓宽本专业知识,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2.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原则。增加选修课,结合专题讲座、开展模拟实训等,培养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提高单位学时效率原则。继续大力推广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增大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
该门课程是一门建立在经济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社会学基础上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学习和掌握管理学是学习后续各门公共事务管理专业课程的基础入门课程,是掌握完备的知识体系的重要基础。管理学是研究和探讨各种社会组织的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这些基本规律和科学方法对于所有管理领域具有普遍适用性,是管理学科群中最为基础的学科。
本课程介绍会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增强学生对人类行为的经济观察能力。掌握好此课程对学习人力资源管理学有很大帮助。
本课程主要讲述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其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的战略规划和过程。阐述企业寻找、分析评价、选择利用国际市场机会的原理和方法:包括市场环境分析、消费者行为等等。阐述市场营销组合决策。包括: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等。
通过《企业管理》课程的学习,使学员学生掌握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和企业家的特征,如何寻找创业的机会即建立自己的企业;理解创建企业时如何制定企业的风险计划、选择经营场所和设备、确定资金的需求并获得资金来源;掌握企业运行时,企业家如何进行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存货管理和财务管理等;理解企业家创建和运行企业的社会伦理问题和法律环境要求。为学习者真正创建和运行中小企业打下一定的基础。
该课程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导论、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和工作评价、员工招聘与培训、绩效考评与薪酬管理、 职业生涯管理及发展等。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使学生树立起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学会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为毕业后成功地走上社会参加管理实践打下基础。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主要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发展和改革的历程,掌握社会保障的含义、特点及其四个组成层次,即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这四个层次又包含不同的内容,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学习的目的,就是能够使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社会保障制度,能够胜任社会实践及有效的监督和执行用人单位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
《组织行为学理论与实务》是系统研究组织环境中所有成员的行为,以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及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作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它通过研究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来提高管理者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学生了解人的心理和行为基本理论和概念的基础上,掌握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系统的、开放的、权变的组织观点,提高自己的人际技能。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运用组织行为学的原理与方法进行组织诊断,综合考虑影响组织中工作行为的个体因素、群体因素与组织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不断提高管理能力。
该课程讲授的内容是对企事业单位组织目标、工作职责、员工特性进行有效分析。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工作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在工作分析中应注意的关键因素,能够在充分、有效调研的基础上合理进行人员定岗定编工作,编制科学的职务说明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掌握为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预测及管理提供依据的原理和方法,便于对人力资源管理形成一个清晰的系统认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员工招聘的意义与程序、员工招聘的内容与一般原则、人员测评与选拔的过程与方法、人员录用与招聘评估、培训方法与需求分析、培训效果评估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招聘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掌握招聘、录用的一般方法和技巧;掌握培训需求分析的技能,快速发现企事业单位潜在而紧迫的培训需求;帮助学生掌握当今最新的招聘与培训观念和发展趋势,学会解决中小企业、事业单位人员招聘与培训实际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地指导将来的工作,并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人才竞争中增强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绩效管理是以如何提高组织和员工的绩效为研究对象的科学。这一科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应用性。通过绩效管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绩效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并探讨开发、使用和保持绩效管理的一般规律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并获得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在人力资源供求、有效管理及绩效评价等方面问题的有关方法。
薪酬管理是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它重点探讨企事业单位薪酬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工资制度、薪酬控制与调整等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企事业单位薪酬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操中方法,提高分析与解决薪酬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借鉴所学原理与方法,为企事业单位制定具体、可行的薪酬管理方案。
劳动法是以劳动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的一个法律部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劳动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重点掌握我国现行的劳动法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基本原则,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劳动法理论和知识以及法律、法规、政策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劳动关系管理的问题的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劳动制度。本课程是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懂法律常识,重视劳动关系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服务的。
行政法主要对我国当前的行政法理论及行政法治实践作一般阐述。其主要内容包括: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行政程序法、行政监督与行政救济法。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行政法的基本理论,并能从法律角度来认识、分析和处理在管理和服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经济法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对于调整我国现实经济关系的法律、法规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并能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的经济法律问题。
《社会调查方法》是一门综合运用社会学和数理统计等学科知识对社会事实或社会问题等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学科。本课程将着重讲授五个方面的知识:社会调查的基本理论;抽样调查与社会调查的研究方式;社会调查与统计中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方法;调查报告的撰写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熟练地掌握社会调查的一般原理、实施方法与简单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技术,对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礼仪即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是人际交往的行为秩序。良好的礼仪修养对于社交活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与人沟通的职业,从业者的礼仪无疑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本课程涉及礼仪学的基本理论以及着装、仪表、接待、洽谈、宴会、庆典等方面的礼仪应用知识,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本课程内容是管理类专业知识体系的一部分,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专业素养能力培养目标的一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商务洽谈的程序和特点,掌握洽谈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具备把握谈判局势、控制谈判方向、争取更好的谈判结局的能力。
该课程主要阐述经济活动中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巧,是开展管理活动必须具备的知识。其内容包括:公共关系的涵义、公共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公共关系的职能、公共关系的主体、客体、手段,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公关调查、公关策划、公关实施、公关评估)、公共关系活动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公共关系学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提高学生的公关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一般应用文的特性、应用、范围、写作目的和注意事项,重点掌握办公文书的写作特点、适用范围和格式。
人才学是专门研究人才现象,揭示人才成长规律,具有高度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它既有自然科学属性,又有社会科学属性。人才学研究人才现象的特殊矛盾性,研究人才发生、发展的全过程,研究人成其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有关因素。
本课程深入分析了员工关系管理的要素及状况,从基本管理、沟通与承诺管理、纪律与冲突管理等五个方面系统讲授了员工关系管理的相关技能,同时还讲解了员工关系管理的评估审核的方法及步骤。通过学习本课程,将全面掌握员工关系管理及评估审核的相关技能,快速改进企业的员工关系管理状况。
本课程是管理学学科门类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本课程以财务管理目标为导向,以企业资金运动为中心,以资金的筹集、投放、耗费、收入和分配为框架,系统阐述了企业财务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等业务方法。该课程的开设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现代理财观念,培养理财能力,掌握财务管理技能,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我国最新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改革的实践,树立现代财务管理理念,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现代财务管理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重点讲授信息资源的概念、信息资源管理的任务、以及信息资源的采集、组织、检索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正确理解信息资源及信息资源管理概念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性,系统掌握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熟悉与之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使学生全面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知识框架,具备实施信息资源管理的专业基础知识。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在广泛而充实的管理通才教育的基础上,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基础,建立在对中、小型企业、公司和公共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职业岗位技能调研、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和知识,具备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的实际操作技能,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实践教学是专业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选取相关案例进行个案研究,将所学的管理理论和知识在实践中加以应用,以期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胜任将来所要从事的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工作,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基础。
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由独立设置的实践课与非独立设置的实践课两部分组成,非独立设置的实践课是指理论教学体系中所包含的各门课程中的案例分析、社会调查、小论文等教学部分;独立设置的实践课包括军事训练、入学教育、管理综合实训、人力资源规划实训、模拟招聘、培训开发实训、薪酬与绩效管理实训、劳动关系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论文等。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具体内容如下:
通过入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观念,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
通过军事训练,培养学生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吃苦耐劳、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弥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不足,丰富和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内容,促进青年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健康成长的重要课堂,从而优质成才、全面成才。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和技能型很强的专业,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实训环节,将会使学生充分理解各种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快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各种操作方法,本实训将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室进行现场操作,并与案例分析等方式相结合,通过实训使学生熟悉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掌握工作分析、招聘甄选、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员工关系管理的基本流程和技能,具备实践操作的能力。
通过对相关专业课程的实习,学生将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融入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知识,并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实际管理能力。
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人员招聘与选拔知识,对相关组织招聘选拔运作进行了解,让学生认识到招聘与选拔的流程及作用,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强化学生实际招聘面试的能力与技巧。
带领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绩效管理的过程和环节、方法和手段、绩效管理的体系和流程;了解影响绩效水平的因素,学会分析和诊断公司员工的绩效差距和主管的绩效管理能力;学习如何科学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管理;学习和掌握提升绩效水平的方法。
培训开发实训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综合技能训练课,配合《员工培训与开发》教学大纲开展,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参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实践,以便将所学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关于培训与开发方面知识与企业培训管理的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强化服务、高效、创新等意识,更好地适应企事业单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了解我国人员培训与开发的现状,熟悉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的原则,让学生掌握培训需求分析的基本方法,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运行劳动关系的基本能力,使学生在仿真的状态下,熟悉劳动关系运行的实际过程,熟悉与案件相关的实体法和程序法,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根据企业实际起草劳动合同制实施细则、劳动合同及相关专项协议文本;能够在权限内实施劳动合同变更、解除、续签、终止等管理的操作。精通劳动争议处理的全过程,能够从不同角度参与劳动争议的处理。
通过毕业论文,使学生系统回顾所学的知识,并结合调查研究和分析,对与专业相关的重点、热点问题或自己所关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以此检验并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安排学生到相关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实习,锻炼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应用能力,使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检验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达到消化、强化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目的,为将来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做准备。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和《军事理论》安排在第一学期,其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总课时为36学时,其中课内9学时,课外实践27学时,2学分,不计入课内总学时,在入学教育时以报告形式讲授;《军事理论》安排在第一学期,36学时,计1学分,其中理论32学时,实践4学时,采用讲座形式。
2.《形势与政策》安排在第一至第四学期,每学期15学时,在第二和第四学期考核,计1学分,采取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
3.军事训练安排在第一学期,共2周,计入学分。入学教育安排在第一学期,共1周,计1学分。
5.第二至第四学期1-16周理论学习,17-18周安排管理综合实训及人力资源观管理相关模块的技能训练。第五学期1-9周理论学习。
6.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安排在第六学期,共10周;第五学期后十周和第六学期前五周顶岗实习共五周。
7.学分计算时,约16学时为1学分;独立开设的实践课(军训、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论文、顶岗实习)每周计1学分;德育教育计1学分。
8.拓展模块为任选课,学生可根据兴趣选修,但须选满9学分。
9.本教学计划课内总学时1694学时,其中理论课1362学时,实践课332学时,计97.5学分。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共36周,计36学分,总计133.5学分。
10.为搞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特成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委 员: 李志红 董学飞 王明英 黄青贤 丁法营 吴雯
附表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设置进程表